不要让你的收藏夹和标签页吃灰

最近我发现我的谷歌浏览器堆积了好多待处理的标签页。这些标签页大部分都是我在学习某项技术或者观看某项内容时,临时被别的事插了一脚,或者注意力被别的事情吸引了,就把当时在看的标签页放到了一边。久而久之,就积攒了非常多的吃灰标签页。而且我又不甘心把它们加到书签里然后关闭,我担心关闭之后就再也想不起来打开了。再加上平时工作忙,下班之后又总想休闲一下,所以这些标签页就一直得不到处理,越攒越多

不要让你的收藏夹和标签页吃灰
Photo by Olga Drach / Unsplash

最近我发现我的谷歌浏览器堆积了好多待处理的标签页。这些标签页大部分都是我在学习某项技术或者观看某项内容时,临时被别的事插了一脚,或者注意力被别的事情吸引了,就把当时在看的标签页放到了一边。久而久之,就积攒了非常多的吃灰标签页。而且我又不甘心把它们加到书签里然后关闭,我担心关闭之后就再也想不起来打开了。再加上平时工作忙,下班之后又总想休闲一下,所以这些标签页就一直得不到处理,越攒越多。

有时候工作时切换谷歌浏览器窗口,看到有那么多待办的标签页,我心里就有一种事情要做不完的感觉,非常慌。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内耗。

除了谷歌标签页之外,知乎、小红书等软件的收藏夹也是吃灰的重灾区。看到一个有趣的、有用的帖子就把它放进软件的收藏夹里。写这篇文章时,我的知乎收藏夹有 338 篇内容,小红书收藏夹有 172 篇笔记、9 个专辑。也许我点击收藏按钮时,想的是以后这些内容或许会对我有帮助,或者我以后会主动去浏览这些内容。但事实上,我很少会主动去重新浏览收藏夹里面的内容;遇到问题时也很少能想起来去这些收藏夹里面搜索答案,更多的是直接在浏览器或者软件的搜索框去搜索。

我以为我收藏了就等于我会了,但其实这只是个自我催眠的陷阱。收藏夹里面的内容要主动消化吸收才能变为自己的知识。

要做到标签页不吃灰,收藏夹及时消化吸收。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关键点:

  • 更专注。做事情时尽量避免被别的事情分心。比如我可以在写这篇文章时将浏览器窗口只保留写作相关的标签页,关闭其他的标签页,减少干扰。
  • 规划好时间,有任务队列的概念。不紧要的事情按照队列挨个挨个做,不要插队。
  • 利用好碎片时间。没事就看看待处理的事情,或者浏览一下收藏夹。多看多记多写,一直是学习的不二法门。
  • 该放弃的就放弃,不要让价值很小的东西一直内耗你。

Read more

iOS 18 初体验

iOS 18 初体验

错过了凌晨的的 WWDC24 发布会,今早从各大媒体中获悉了此次版本更新的主要内容。与之前爆料的内容相近,此次更新主要是针对 AI 、桌面和隐私等。 到公司后发现 iOS 18 的开发者预览版已经可以安装了。于是到工位立马插电开始下载更新系统。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自己日常使用的设备上安装 beta 版系统,之前都是在测试机上尝鲜。 下面是系统更新之后的一些体验。 控制中心更灵活了 * 控制中心左上角增加了一个加号➕按钮,点击后可以添加更多控制中心选项(长按空白区域也能触发)。这个功能是把「设置」中的控制中心设置挪到了控制中心面板上。 * 右上角增加了一个电源按钮,点击后可以选择是否要滑动关机,取消后立即进入锁定状态,必须使用密码才能解锁。 * 控制中心支持翻页了。可以上下滑动切换页面,目前我的设备上分页分别为「常用」「音乐」「网络连接」。如果开启了「家庭」的话,还会多一个家庭的分页。实测这个分页会影响控制中心的关闭手势—想要上滑关闭控制中心时,系统却将其识别成了上滑翻页。子页面可以通过长按移出和添加。 * 控制中心选项按钮支持调节大小了,并且支持了更多类型的选项(甚至可以

By Gray
绘画临摹·其一

绘画临摹·其一

新 iPad Pro 到手后,我第一时间把几年前买的 procreate 重新下载安装到了新设备上。我自知我没有多少艺术细胞,但还是按耐不住内心创作的渴望。尤其是前段时间看了《月亮和六便士》之后,这种渴望就愈来愈强了。 生命在于创作。绘画是一种创作的形式,也是表达和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。我在小红书上收藏了一些绘画的笔记,照着临摹了一些。 第一张我给它起名叫《日》。图层比较简单,依靠一些色彩和高斯模糊特效就可以完成。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~ 第二幅是雨天景色,主题色是绿。原作者画的很棒,但是我临摹的不太行,好多细节没有处理好,比如山峦的边缘没有涂抹好,山峦缺乏层次感,山峦和水面(是的,底下是水…)的交界处也没有清晰的表示出来,水面颜色不够通透。原作里面有几头牛,我实在画不出来,索性放弃了。 原作链接: 小红书 端午粽子简笔画。这个还是比较简单的。 原帖: 小红书 蓝天白云。 原帖: 小红书

By Gr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