碎碎念——投资,不确定性沟通定语
投资理财
最近因为关税的冲击,美股正在经历一波大跌行情。我个人比较看好纳斯达克,也在一直定投纳斯达克。我是长期主义者,没有精力和时间在短期波动中挣钱,只想在下跌调整中「进货」。
定投分左侧定投和右侧定投。左侧定投是在下跌的过程中定投,而右侧定投是在上涨的过程中定投。左侧定投无法确认底部在哪里,需要源源不断往里投入金钱(行内成为「子弹」);右侧定投无法确认反弹是诱多还是形势已经逆转。我采用的是左侧定投,大跌大加,小跌小加,反弹时停止定投。不论采用哪种定投,殊途同归,都是尽量降低投资成本。
目前网上看衰美股的声音不少,不少人因为恐慌割肉卖出股票。但我们要知道目前美国仍旧是世界第一大国,消费潜力巨大,大型科技公司(苹果、英伟达等)的基本面并没有出现大问题。只是因为特朗普的「量子态」关税政策,导致市场恐慌抛售。我们无需担心纳斯达克、标普指数从此一蹶不振。恰恰相反,现在是买入美股的绝佳时机。苹果、英伟达等大型公司的 PE 值已经降到了合理位置,只要不买妖股,不投机,只关注纳斯达克、标普指数,只买大型公司股票,迟早会取得丰厚盈利的。
散户很难预测行情,谁也不清楚哪次才是真正的抄底。平复心态,把结果交给时间即可。
「好像」、「可能」成为了沟通定语
前段时间网上对互联网黑话讨论激烈,「复盘、赋能、沉淀、颗粒度」等等词汇成了互联网公司内的申论八股文。有人直接把互联网黑话收集到了 GitHub 仓库里。我在工作中也经常听别人讲或者自己讲这些黑话中的词汇,比如「碰一下、对齐、闭环、跟进、拉会」等等。
除了黑话外,我们也越来越喜欢说「好像」、「可能」、「大概率」等充斥着不确定、模糊性的词汇。比如,同事要我确认个问题,我会说“这大概率是xxx引起的”“好像没问题了”,习惯性加上这些表示不确定的定语。
加上不确定性定语是因为大家对自己的回答不自信。而不自信的原因主要是:对事物掌握不够全面或者是怕承担责任。在高节奏的工作环境里,我们很难有时间对一件事彻底摸透。再加上对方急着要回答,所以习惯性加上了不确定性定语,给自己留点后路。
不过这样的话说多了,自己也会感到心虚。什么是可能大概也许?是就是是,不是就是不是,不能模凌两可。要尽量减少这些不确定的定语,让自己的回答很自信。如果真的是不确定,那就花时间让它变成确定。